亲爱的读者,今天我们分享的故事来自春秋时期,讲述了晋文公以诚信治国的故事。晋文公在攻伐原国时,坚守与臣子的约定,即使面临胜利在望,也选择撤军,彰显了诚信的辉煌力量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诚信不仅是立国之宝,更是赢得民心的关键。让我们从晋文公的故事中汲取聪明,坚守诚信,共创美好未来。
春秋时期,晋国的国君晋文公,以其智勇双全著称于世,在一场对原国的攻伐中,他的聪明和诚信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文公率领大军进攻原国,他只带了十天的粮食,并且与大臣们约定,如果十天内不能攻下原国,便撤军回国,十天的期限到了,原国依然坚不可摧,晋文公便鸣金收兵,信守承诺,率军离开。
在这时,一位从原国都城中逃出来的士兵报告说:“原国三天内即可攻下。”面对群臣近侍的劝谏,他们认为原国城内粮食已尽,兵力耗尽,建议晋文公再等待一段时刻,晋文公坚定地选择了撤军,由于他知道,诚信比攻城更为重要。
晋文公伐原原文及翻译注释
文公伐原的故事,深刻揭示了诚信和信义在治理民族和取得民心方面的重要性,晋文公虽然面临攻下原国的有利时机,但他坚守与臣子的约定,不违背自己的诺言,这种诚信和信义最终赢得了原国和卫国百姓的归附,体现了诚信在民族治理中的巨大价格。
文节选:“晋文公伐原,与士期七日,七日而原不下,命去之,谋士言曰:‘原将下矣,师吏请待之。’公曰:‘信国之宝也,得原失宝,吾不为也。’遂去之,明年复伐之,与士期必得原,接着返,原人闻之,乃下。”
释:
文公:指晋文公,春秋时期晋国国君。
伐原:讨伐原国,原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。
令以三日之粮:命令军队携带三天的粮食。
疏军而去之:解散军队,离开原国。
谍:探子,间谍。
军吏:军队的官吏。
左传全集《晋文公围原》原文赏析与注解
、原地虽小,但晋文公攻打原国,占领它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,而是要通过这个举措向晋国军民示之以诚信,从而取得军民的信赖,他命令军队只携带三天的口粮,限期已到,就算是原邑不降,也下令撤军。
、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,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,到了三天,原国还不投降,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,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:“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!”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,文公说:“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,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?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,因此不可失信。”
、冬季,晋文公率军包围原国,命令携带三天的粮食,原不降,命去之,谍出,曰:原将降矣,军吏曰:请待之,公曰:信,国之宝也,民之所庇也,得原失信,何以庇之?所亡滋多,退一舍而原降。
、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,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,到了三天,原国还不投降,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,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:“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!”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。
晋文公攻原文言文翻译
、晋文公攻打原国,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,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,要攻下原国,可是到原国十天了,却没有攻下原国,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,准备收兵回晋国,这时,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:“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。”
、晋文公攻打原国,携带了十天的粮食,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,到达原地十天,却没有攻下原国,文公鸣金后退,收兵离开原国,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:“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。”群臣近侍进谏说:“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,励耗烬了,君主暂且等一等吧。”
、晋文公攻打原国,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,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,要攻下原国,可是到原国十天了,却没有攻下原国,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,准备收兵回晋国,这时,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:“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。”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。
、晋文公带着只能吃十天的粮食去攻打原国,他和大夫们约定十天为期限,到了原国已经十天了,但还没有攻下,晋文公就下令敲锣撤退,准备带领军队回晋国,这时有个从原国出来的士兵说:“再有三天就能攻下原国了。”
、晋文公攻打原国的文言文翻译如下:晋文公带着只能吃十天的粮食去攻打原国,他和大夫们约定十天为期限,到了原国已经十天了,但还没有攻下,晋文公就下令敲锣撤退,准备带领军队回晋国,这时有个从原国出来的士兵说:“再有三天就能攻下原国了。”
、①原:原国 ②裹:携带 ③遂:就 ④ 期:约定 ④金:钟 ⑤姑:再 ⑥亡:失去 ⑦去:离开 ⑧卫:卫国 ⑨乃:⑩闻:听说 翻译 晋文公攻打原国,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,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,要攻下原国。
晋文公伐原文言文翻译,以诚信立天下
人主必信,信而又信,谁人不亲,非信则百事不满也,故信之为功大矣,翻译 晋文公起兵讨伐原国,跟身边的谋士说七天攻下原,七天没有攻克原国,便命令士兵班师回朝,有个谋士说:原国就要被攻克了,请将士官吏等待些时刻,元公答道:诚信,乃立国之宝。
晋文公伐原》翻译:晋文公起兵原国,跟身边的谋士说七天攻下原,七天没有攻克原国,便命令士兵班师回朝,有个谋士进言:原国就要被攻克了,请将士官吏等待些时刻,元公答到:诚信,来立国之宝,得到原国而失去诚信这个宝物,我不能这样做,于是元公便班师回朝了。
君主者应以诚信立国,诚信至上,方能得天下人心,不讲诚信则事事不顺,攻取原国,诚信当首功。《晋文公伐原》出自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一书,讲述了晋文公攻取原国的故事,强调了诚信与洞察民情的重要性。
文公再次起兵讨伐原国,七天内没有攻克,便命令士兵班师回朝,谋士建议原国即将被攻克,文公认为诚信是立国之宝,失去诚信无法治理民族,于是班师回朝,第三年,文公再次讨伐原国,表示这次定能得到原国,卫国人听说文公以诚信治国,于是归顺文公。
导者只有守信用,才能取得部属的信赖;做人只有讲信义,才能交天下朋友。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的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,携带供十天食用的粮食,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攻下原国,到原国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,晋文公鸣钟退军,收兵离去,有一个从原国出来的人说:“原国三日就可攻下。”
公伐原译文 释义: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,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,到了三天,原国还不投降,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,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:“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!”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