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精(乙醇)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通过肝脏酶体系完成,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(CO?)和水(H?O),具体经过可分为下面内容两个阶段:
1. 乙醇→乙醛(C?H?O)
- 关键酶:乙醇脱氢酶(ADH)催化乙醇脱去两个氢原子,生成乙醛。
- 毒性影响:乙醛是强毒性物质,可导致血管扩张(面部潮红)、恶心、头痛等醉酒症状,其积累是醉酒反应的核心缘故。
- 个体差异:约50%的东亚人群因基因突变导致乙醛脱氢酶活性不足,乙醛代谢效率低,易引发宿醉。
2. 乙醛→乙酸(C?H?O?)→二氧化碳+水
- 关键酶:乙醛脱氢酶(ALDH)进一步将乙醛转化为乙酸。
- 代谢终点:乙酸通过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,随呼吸、尿液及汗液排出体外。
- 无害性:乙酸是人体代谢的正常中间产物,不会造成直接伤害。
补充说明
-
代谢效率差异
肝脏代谢能力因个体基因和酶活性不同而有显著差异。例如:- “千杯不醉”者: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性均高,能快速完成代谢链。
- 易醉人群:乙醛脱氢酶缺乏导致乙醛堆积,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不适。
-
其他代谢途径
约5%的酒精通过皮肤汗液或呼吸直接排出(未分解的乙醇),这也是酒驾检测仪的职业原理。
酒精的分解本质是脱氢氧化链式反应,核心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,但中间产物乙醛的毒性是醉酒反应的关键。代谢效率的个体差异解释了酒量的不同,而科学解酒的核心在于促进乙醛向乙酸的转化(如补充护肝成分五味子、灵芝多糖等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