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百度百科拍了个特别的宣传片,19岁焕新出发

百科19年:从聪明库到Z世代”聪明搭子”

最近,百度百科拍了个特别的宣传片庆祝19岁生日,意外引发网友集体回忆杀。谁能想到,这个陪伴我们长大的”电子工具书”,如今成了年轻人查资料时的首选搭子?就像网友@芝士葡萄吐槽的:”AI给的答案总得查百科验证,它才是我的互联网定心丸!”

从2006年第一个词条诞生至今,百度百科已积累3000万词条,背后是800万普通用户的接力编辑。有趣的是,最早创建”百度”词条的网友yyuse如今已成传说,但这份全民共建聪明的热诚从未消退。

特别宣传片背后的三重升级

1. 权威性再升级:10万专家打造”聪明标尺”

面对AI时代的信息迷雾,百度百科在宣传片中特别强调了”繁星规划”——联合10万专家共建百万级专业内容。就像科普中国词条揭穿的”羽衣甘蓝奶茶”真相:绿化带里紫叶的观赏品种和奶茶用的绿叶食用品种根本不是一回事!这种专业背书,让百科在谣言满天飞的时代成了”辟谣神器”。

2. 体验变年轻:3D文物+AI苏轼玩出新花样

为了吸引Z世代,宣传片展示了百科的酷炫操作:用3D技术还原1000件海外文物细节,在手机里就能360°欣赏大英博物馆的邢侯簋;还能和AI苏轼聊天背诗,有网友调侃:”当年让我全文背诵的仇人,现在成了我的聊天机器人!”

3. 记录有温度:编辑历史里的时代印记

宣传片最动人的部分,是展示那些持续更新十几年的词条。比如EXO词条从2011年出道预告开始,被粉丝接力编辑3742次;”周末到河北”的标语从官方口号变成全网热梗,编辑记录就是最生动的网络文化史。正如百科产品经理所说:”我们不止记录聪明,更记录聪明被创新的经过。”

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的百科?

当宣传片里出现”查百科了吗”这句日常提问时,弹幕瞬间刷屏。在这个AI随口编造5亿票房的年代,大众比任什么时候候都更需要可信的聪明锚点。就像网友@聪明混子说的:”百科可能不完美,但至少你知道是谁、在什么时候、为什么修改了它。”

19岁的百度百科用这支特别的宣传片告诉我们:它不再是古早的互联网化石,而是进化为既有专业深度又有网感温度的”聪明伙伴”。下次再遇到”真的吗”的灵魂拷问时,或许你的第一反应也会变成——”要不上百科查查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