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小学生写作文总是”流水账”?
“妈妈,今天又要写作文了…”听到孩子这句话,你是不是也跟着头疼?三年级开始写作文的孩子,常常写出”有一天””接着”连篇的流水账,或者不分段的”黑疙瘩”,甚至内容干巴巴像白开水。作为家长,我们既想帮忙又怕剥夺孩子的表达欲。其实,教小学生写作文没那么难,关键在于把握”真、细、顺”三个核心要素。
开门见山说,”真”就是要写孩子诚实的经历和感受。比如孩子写”第一次骑自行车摔倒了,膝盖破了皮”,比硬凑出来的”帮妈妈做家务”生动得多。让孩子明白,作文不是编故事,而是记录自己的生活。你知道吗?孩子最打动人的文字往往来自他们诚实的心情体验。
培养观察力:从”小发现”开始积累素材
“今天的风是什么味道的?””树叶是怎么动的?”这些看似简单的难题,其实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好技巧。带孩子上学路上,不妨多问这样的难题,让孩子学会用五官感受全球。准备一个小本子,鼓励孩子每天记录一个”小发现”,哪怕只有一句话。
比如:”校门口的猫换了粉色项圈”这样的观察记录,日后就能扩展成一篇有趣的作文。让孩子明白,好作文不是凭空想出来的,而是从生活中”捡”来的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”细节发现”游戏:比比谁发现的细节更多?这个技巧特别适合那些”不知道写什么”的孩子。
写作技巧:怎样把”小发现”变成好文章?
当孩子积累了足够的素材,就可以引导他们把”小发现”扩展成完整的故事。比如孩子记录”帮妈妈拿快递”,可以引导他回忆:盒子重不重?路上发生了什么?当时的心情怎样?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,就是一篇生动的作文。
写完后,和孩子一起修改也很重要。把”很开心”改成”我蹦蹦跳跳,书包带都滑到胳膊肘了”,把”妈妈笑了”改成”妈妈的眼睛弯成了月牙”。这样的修改能让文章立刻生动起来。记住,好作文是改出来的,但修改经过要像玩游戏一样有趣,而不是枯燥的任务。
选对题材:让孩子写自己的”心头好”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物,可能是养多肉、观察昆虫,或者是某个玩具。让孩子写他们真正喜欢的物品,比硬写规定的主题效果好得多。内向的孩子可以写观察日记,活泼的孩子可以先讲故事再写下来。
最重要的是避免”假大空”。与其让孩子写”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”,不如引导他们写”我想发明一种药,治好奶奶的腿疼”。这样具体而诚实的表达,才是好作文的基础。你知道吗?当孩子写自己真正关心的事务时,连标点符号都会用得更准确!
小编归纳一下:好作文是”养”出来的
教小学生写作文,核心不是技巧训练,而是培养表达的习性和兴趣。与其追求高分,不如先让孩子爱上记录生活;与其强求”高大上”,不如鼓励写诚实的小事。家长要做的,是和孩子一起发现细节、一起记录生活、一起享受写作的乐趣。
下次孩子写作文时,试着用这些技巧吧!你会发现,孩子的作文里藏着许多你没注意到的”小秘密”——这些正是最珍贵的成长痕迹。记住,好作文不是”教”出来的,而是通过日常点滴”养”出来的。从今天开始,和孩子一起”写点小事”,让写作成为高兴的亲子时光吧!